文|何芙蓉 把握消费趋势,推动酒类流通的转型升级,是这一轮酒业贯彻“扩内需、促消费”战略的根本所在。 5月19日,“强流通 促消费”2025酒类重点市场流通企业主题交流会暨名商进名企系列活动走进伊力特在新疆可克达拉市举办。 在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战略驱动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协会领导、酒类流通领域大商优商、智库专家及媒体代表远赴新疆,来到伊力特,共同探讨酒类流通与消费促进的协同发展路径。 作为新疆白酒领军企业,伊力特更是以“生态酿造”为底色,以“疆内外市场的协同发展”为引擎,向行业展示了其品牌实力与发展潜力。 此次全国经销商千里奔赴天山脚下,则实实在在让我们看到了一瓶好酒的消费“驱动力”。 到天山脚下,赴约一瓶边塞好酒 五月的伊犁河谷,天山雪水奔涌而下,万物生发。 5月18日,来自北京、安徽、广东、河南、四川等全国几十位酒商与行业专家,跨越千里,陆续来到新疆可克达拉市。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与“边塞好酒”伊力特赴一场美酒之约。 伊力特的酿造密码,始于北纬43°的伊犁河谷。这里冰川融水纯净甘冽,昼夜温差显著,高粱、小麦等原粮在独特气候中积淀出丰沛的糖分与淀粉。企业依托“冰川河谷生态酿酒产区”优势,将自然禀赋转化为品质根基。 1955年,驻守边疆的军垦战士用天山雪水和伊犁河谷的优质粮食,酿造出了第一锅美酒,伊力特从农场小作坊起步,这也为伊力特注入了红色血脉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文化内涵。 第四师党委副书记、四师副政委汪祥表示,伊力特作为兵团白酒行业的一面旗帜,在三代兵团人的艰苦奋斗下,“伊力”牌白酒成为闻名疆内外的“新疆第一酒”,享有“新疆茅台”的美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军垦精神传承。 今天,伊力特公司已发展成为新疆最大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生产基地,具备成品酒年生产能力5万吨,原酒储存能力达15万吨。生态为基、品质为魂,伊力特守七十年匠心传承,以品质赢得市场口碑。 走进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技术研发中心、伊珠河谷庄园等建筑和景点映入眼帘。今天的伊力特,正在进一步通过文化赋能与酒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届伊力特酒文化节也在此次活动期间举办,伊力特酒旅融合战略已经走向纵深。 ▎陈智 如伊力特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智所说,作为新疆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深知,伊力特不仅是新疆的“名片酒”,更是几代消费者心中的“情怀酒”。从“新疆第一酒”到“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从“伊力老窖”的经典传承到“伊力王酒”的高端突破,伊力特始终以品质为根、以创新为魂,在西北边陲书写着中国白酒的传奇篇章。 根据2024年财报,伊力特实现营收22.03亿元,净利润2.86亿元,是名副其实的“新疆第一酒”。 但在白酒存量竞争的今天,好酒也怕巷子深。新疆地广人稀,白酒消费市场容量有限,迈向全国化对于伊力特来说是必然趋势。 此次走进新疆、走进伊力特,于酒类流通而言,同样意义重大。伊力特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强就表示,向西望去,中亚五国超7000万人口的新兴市场消费潜力亟待挖掘;向东而视,与内陆省份紧密联动,能够构建起高效的产销协同网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势互补。 ▎林屹东 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屹东表示,近几年,伊力特锚定 “立足新疆 辐射全国” 的战略方向。托新疆市场积累的品牌底蕴与渠道优势,稳步推进泛全国化布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例如在疆外市场,伊力特以成都为基地,通过特色赞助促销,重点拓展京津冀、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份,打造疆外“8+1”核心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其高档、中档、低档产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29亿元、5.06亿元、1.34亿元,疆外市场营收增速达16.66%。“好酒”是赢得市场的第一前提,伊力特也正以品质为依托,走出一条高端化与全国化的破局之路。 ▎田卓鹏 北京卓鹏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田卓鹏表示,当前省酒面临“第三春”的洗牌与跃迁,头部省酒进入换位增长的新窗口期,这正是伊力特的机遇所在。 “区域名酒要找准自己的竞争段位,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坚持自己的战略信仰。”谏策咨询创始人、董事长刘圣松表示,区域名酒应构建七大核心能力,即精细化能力、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C端能力、表达能力、数字化能力、战略定力。 伍拾叁优(海南)酒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志对伊力特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从存量找增量,存量在新疆,增量也在新疆,伊力特要在新疆做全国市场,做全国的品牌、酒旅的结合等,同时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扩大品牌的曝光;二是如何再造“20个商源”,让更多的“商源”走出来。 流通链接消费,厂商关系重构势在必行 酒类流通作为产业的“大动脉”,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核心纽带。 此次名商进名企活动带领全国名商、大商、优商走进伊力特,对于助力伊力特乃至更多的新疆酒打通区域流通通路、链接全国消费具有深远的意义。 与此同时,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渠道扁平化、服务体验化、数据驱动等深刻变革,厂商关系加速重构。此次全国酒类经销商在伊力特的相聚,不仅是对伊力特品牌价值的认可,更是迎合新消费趋势、对“共生共赢”新生态的积极探索。 浙江商源集团副董事长、总裁许志良就坦言,公司当前面临“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传统渠道利润空间持续压缩,企业必须转向C端。他强调“转型不是追求销量,而是重构生存模式”。 ▎葛飞界 面对全国名酒与光瓶酒的双向挤压,区域酒企如何突围成为焦点。合肥众力诚真商贸董事长葛飞界表示,地产酒在下沉市场仍高度依赖传统烟酒店渠道,但需通过消费场景创新提升终端效率。 甘肃省酒业协会会长、甘肃义顺集团董事长张秉庆则结合实战经验,提出当下酒商破局三大关键。 他表示,一是绑定名优酒企,选择具备品牌底蕴、文化叙事的合作伙伴,强化市场认知;二是深耕本地渠道,立足区域消费场景构建护城河,“守好一亩三分地才能有根基”;三是构建厂商命运共同体,通过资源共享、渠道互通打破壁垒,在存量竞争中实现协同增长。 在酒类连锁的变革趋势下,中玖商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平顶山市万福源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冰雪表示:“当下行业最热的话题是消费降级,但我认为这是真正消费认知的崛起,产品布局要迎接消费认知升维,革新产品表达方式。如以简单的商品的品质表达过渡到体验品质表达的共建,从输出产品价值到输出文化价值。” 流通变革的底层逻辑是消费趋势的指引,行业大商正以实际行动顺应消费变化、紧跟消费潮流。这也是这一轮酒业有效促消费的根本所在。 在此过程中,伊力特同样在结合自身特色资源,与消费者建立深度链接。如打造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打造酒旅融合,冠名CBA联赛、举办品鉴会、客户答谢会、粉丝节等活动,强化事件营销与口碑传播,加强在自媒体平台的宣传投入等。 酒类流通正在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共荣”,此次名商进名企正是产业链协同作战的切身实践。随着伊力特与全国经销商的合作进一步打开,这也将为行业提供“区域强品牌+全国强渠道”的共赢样板。 “强流通、促消费”,酒业的行动力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5年9项重点任务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位列首位。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提振消费等作为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基于此,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表示,这为流通业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中的任务指明了方向,即优化服务、完善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营造场景、创新业态,激发居民潜在消费。 ▎王新国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席团主席王新国表示,面对行业新的趋势,厂商关系的重构势在必行。过去“厂家主导、经销商执行”的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我们需要构建“共生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 ——以战略协同取代零和博弈。厂商共同制定市场规划,共享数据资源,共担风险责任; ——以价值共创取代短期利益。从产品营销转向品牌共建,从价格竞争转向文化赋能; ——以开放生态取代封闭体系。打破地域与渠道壁垒,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的资源整合。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春雷表示,酒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酒类流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当前,促消费仍是行业首要任务,也是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从供给与消费的平衡角度来看,本轮酒业调整的后续走向,关键是如何把握消费趋势,满足既有需求,创造新增需求。 基于此,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下一阶段将围绕“促消费”开展多项工作。将结合消费趋势的研判,创新消费场景、优化供给结构、提振消费信心,以会员单位广泛参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推动酒类消费。在提振消费的实践中,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以产品创新满足多元化需求,以场景创新打造更好消费体验,以模式创新拓宽消费渠道,并搭建数智能化平台,助力精准营销与供应链效率提升,以及加速国际化布局,推动行业出海。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赵禹也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十大任务之首,既反映出当前国家层面对于扩大内需重视程度的显著增强,更暗含了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空间等待挖掘。酒类流通行业如何在国家“强流通、促消费”大潮中贡献更大的力量,已成为全行业的重要课题。 通过此次流通企业交流座谈,“强流通、促消费”成为共识。构建高质量的酒类流通网络,将对进一步打破时空壁垒,提升流通效率、促进酒类消费的进一步释放。 在消费升级与流通变革的双重驱动下,唯有以品质为本、以创新为翼,构建“厂商共生、产销协同、文化赋能”的生态体系,才能在存量竞争中开辟增量蓝海。
▎李强
▎林枫
在北京君度卓越咨询董事长林枫看来,“以用户为中心、生态为根基、品牌为引擎”应是企业的突围方向,伊力特依托伊犁河谷的天然禀赋,或将成为全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刘圣松
▎刘明志
▎许志良
▎张秉庆
▎朱冰雪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贡献最大。
▎傅龙成
酒类流通,将在促消费的过程中加速转型升级。
▎邢春雷
▎赵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