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速读

AI阅读分析中...

近期风靡市场的创新饮品,茶啤,毋庸置疑是热点。


青岛啤酒的琴大师系列茶啤、百威的“花生乌龙茶啤”、燕京啤酒的狮王精酿国风茶啤、金星的信阳毛尖中式精酿啤酒(现已改名为金星毛尖)……包含大企业在内,众多独立精酿啤酒品牌也在加码这一小众赛道。


近期大热的蜜雪冰城旗下连锁精酿品牌“福鹿家”,在其主打产品中,茶啤同样是三大主要品类之一。


兼具茶叶清香与啤酒麦芽醇厚双重风味的茶啤,其破圈核心是消费文化的重构,在年轻消费者追求“既要又要还要”的消费逻辑中,茶啤恰好成为了那个多重需求的公约数。



什么是茶啤?


茶是我国传统饮料,啤酒则是全球普及面最广的酒精饮料之一。


二者的碰撞结合,看似“反常规”,但从风味和物质构成上来看,却有着相当紧密的默契。


如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咖啡碱等物质,都呈现苦味,正与啤酒花中的α-酸、β-酸类似。而儿茶素类与茶叶最主要的风味物质茶多酚,正是茶啤风味构成的核心要素


图源@AI生成


在实际酿造过程中,如何保留茶叶风味,关键还在于工艺创新。


传统工业啤酒的单一麦芽发酵工艺难以承载茶韵,而精酿啤酒的灵活性为茶啤提供了技术基础——这也是当下众多品牌加注茶啤品类的主流选择。


茶啤的发酵工艺和大多精酿啤酒相似,精髓都在麦汁制备、发酵、澄清三个关键环节上,风味塑造的成功与否在于如何平衡茶与酒的融合,尤其是茶叶特征成分与麦汁的融合效率以及茶特征风味在啤酒中的保留。


这当中,茶叶添加的时段和方式对茶啤的风味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微信图片_20250511201932(1).png

图源@AI生成


生产中,茶叶的添加方式主要包含三种,分别是:添加茶提取液、直接添加茶叶和添加茶粉。茶汁的浓度和提取方法直接影响着茶啤酒的品质与生产成本。


除了添加方式,茶叶的添加时段同样讲究,一般分为发酵前和发酵后。


在发酵前加入茶叶,能够将茶叶的特征成分与酒体相融合;发酵后加入茶叶则可以保留茶叶的香气成分,因为发酵后酒体的温度较低,更利于香气成分的保留。


此前最具话题代表性的金星毛尖,就是在酿造前就加入茶叶提取液,采用低温冷萃技术提取毛尖茶叶,将茶汁提取液的浓度和提取工艺进行有效的优化,保留90%以上的氨基酸成分,同时结合拉格啤酒发酵工艺,确保茶香与麦芽香气的层次感。


图片

图源@金星啤酒


确定了茶叶的添加方式及时段后,发酵的工艺和条件,更是茶啤风味形成的核心。


茶啤发酵依旧采用酵母菌进行,伴随着多种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可以产生醇类、酸类、酯类化合物、双乙酰和醛类物质等一系列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


同时,发酵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条件,例如绿茶啤酒的发酵温度越高(9~19℃),酿造的绿茶啤酒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就越低。


茶叶的引入,为啤酒解锁中式味觉密码的同时,也呈现了跨界饮品创新破圈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不止风味突破


茶啤的风味创新是其爆火的核心驱动力,满足了消费者对啤酒丰富口感层次的高需求,同时茶叶的引入,还赋予了产品更多的健康属性及文化审美。


目前市面上的茶啤产品普遍酒精度较低,仅在3%-5%左右,符合年轻人“适度微醺”的饮酒喜好。


毫无疑问,茶啤十分自然地承接了茶叶的健康属性。


图源@AI生成


大众印象中,茶叶的抗氧化、降血脂、防辐射等天然健康功能,已经深入人心,同时茶啤又叠加了啤酒“液体面包”的健康优势,非常迎合当下年轻一代的“朋克养生”趋势。


在消费场景层面,茶啤有极强的适配性,在餐饮、茶饮、独居以及轻餐饮渠道逆势突围。


通过低度化、功能化和情绪化三重特性,茶啤成功打破性别与年龄壁垒,年轻女性消费群体占比近半,成为社交、独处疗愈的“情绪载体”;而“边喝茶边喝酒”的混搭体验,则吸引了既追求文化认同又渴望微醺自由的Z世代。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院、啤酒专家方刚便曾提出,茶啤的本质是“内容+文化+功能”三位一体,用新中式叙事重构了啤酒的消费逻辑。


正因为在啤酒设计领域创造性地构建了“感官金三角”——将味觉愉悦感、视觉冲击力与社交传播力完美融合,茶啤才能形成当代消费语境下的“爆款公式”。


图源@AI生成


这种三维立体的产品哲学,将新消费时代下的“体验经济”极致演绎,不仅激活小众市场,更助推茶啤走进啤酒品类的主流创新视野中。


在工艺层面,由于标准的缺失,茶啤发展面临挑战,或导致品类同质化与泛化问题。有部分产品采用香精勾兑而非原叶萃取,导致口感单薄;同时由于没有明确标准,品类边界模糊,或沦为“食材堆砌”的营销噱头。


但总体来看,茶啤的火爆还是为我国啤酒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全新思考。



中式精酿的种子选手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年增速超30%,其中“中式创新”品类占比从5%跃升至18%。


被视为啤酒产业未来的精酿啤酒,一直在国内市场保持着高增速,而最新跑出来的茶啤品类,或将有望成为我国精酿市场最具本土化特色的“种子选手”。


去年“双11”期间,京东超市数据显示,茶味啤酒成交额同比增长5324%,1919平台的茶味啤酒销量更是同比增长了10390%


其爆发式的销售增长,更源于其对行业生态的深度重构:从供应链整合到文化认同,从消费场景创新到全球化突围,茶啤正在改写我国精酿啤酒的竞争逻辑。


图源@AI生成


以去年曾经爆火的金星毛尖产品来看,信阳毛尖是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地域特色非常明显,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金星毛尖爆火之后,湖北本土啤酒企业迅速跟进了一款茶酒产品“恩施玉露”,同样依托本地茶叶资源,强化产品差异化。从这一点来看,茶啤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远超传统啤酒


这或许是精酿啤酒多元化发展的破局关键——通过深挖“产地+工艺”双IP价值,构建起从原料种植到终端消费的完整价值链条。


过去传统精酿市场长期被德式小麦、美式IPA等西方风格主导,而茶啤通过绑定地域茶文化如信阳毛尖、西湖龙井、恩施玉露等,构建了“中国味觉话语权”,催生出区别于西方精酿体系的独立产品矩阵


凭借“东方风味”差异化定位,茶啤正成为全球精酿版图中的新锐势力。就像日本清酒借力寿司文化走向世界,中国茶啤将有望通过打通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文化符号,构建独特的品类辨识度。


图源@AI生成


茶啤的崛起,势必将进一步推动精酿啤酒的本土化转型。


茶与酒的融合,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形态的创新,更是一种产业模式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茶产业链首席专家刘仲华曾表示,茶啤发展有助于拓展茶与酒的消费群体与市场空间,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探索。


如今啤酒行业加速走向高端化转型,不断拥抱健康化与功能性创新,拓展个性化与消费场景,茶啤作为一个同时融入风味创新、功能性强化、文化赋能的细分品类,仍有更多创新空间与增长未来。




参考资料:

[1]李德超,丁小燕,王连星,等.11种市售茶啤酒的品质比较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陈德权,朱艳,邹纯,等.茶啤酒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