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淮北,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迎来开馆仪式。
作为目前全国发掘面积最大、酿酒工艺流程完备、出土要素全面的酿酒遗址,这场开馆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的考古发现,以文物的经纬勾勒出中国白酒文明的图谱。”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那些深埋于皖北沃土的蒸馏灶台、发酵窖池与储酒陶瓮,将中国白酒“道法自然”的生态哲学、“天人共酿”的精湛技艺完整解码。
当前,中国酒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切实有效地践行文化战略是关键之一。
在宋书玉看来,濉溪酿酒遗址的落成开馆和相关考古成果的发布,回应了中国酒业文化战略的三大命题:
其一,通过文化遗产的活化机制,将历史遗存转化为中国酒文化叙事的文化地标和空间载体,创新性构建了酒业文化遗产赋能产业发展的实践模型;
其二,依托考古学实证研究体系,系统性梳理濉溪作为黄淮名酒带的历史文脉,建立起产区价值评估的时空坐标;
其三,打造酒业遗产活化利用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为产业落实促进消费、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实践样本。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在于探索博物馆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激发时代活力,以及适应新的技术前沿。
宋书玉期待着口子酒业与产区政府构建三个融合: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酒以城兴,城以酒荣;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历史文脉可观,时代文明可品,酒经济与城市经济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高度融合,文旅文创赋能产业,瓶里瓶外一样精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