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淮北,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迎来开馆仪式。

作为目前全国发掘面积最大、酿酒工艺流程完备、出土要素全面的酿酒遗址,该遗址为明清到民国时期濉溪酿酒业的不间断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也填补了华东地区古代酿酒遗址考古的空白。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9年3月启动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已清理面积达3600余平米,在全国酿酒遗址中非常罕见。

经过史料比对,发掘区域内,自西向东分布着信源坊(未发掘)、魁源坊、大同聚坊和祥源坊。遗址发掘过程中,共发现有锅灶5个,水井5口,晾堂3处,发酵池50余处,房址20余处,以及制曲房、曲池、店铺等若干,出土遗物约700余件。

该遗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覆盖蒸馏酿酒全流程设施的酿酒作坊遗址,较全面地反映了皖北乃至北方蒸馏酒制作工艺,且时代传承有序、没有断层。发掘于大同聚坊的并排双蒸馏灶,在全国考古遗址中都很少见。

同时,遗址布局、功能分区清晰,坊与坊之间界限分明,分为制曲、发酵、蒸馏、摊晾、储存、店铺等区域,是明清时期北方保存较好的酿酒手工业遗存。“前店后坊”的酿酒格局在北方酿酒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

2024年,濉溪酿酒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如今,展示馆的建成开馆,更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濉溪酒史、感触淮北的城市灵魂,提供了新的窗口;为口子酒业以及淮北酿酒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淮北市委书记汪华东,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原理事长,世界博物馆协会原执委,亚太地区博物馆联盟主席张柏,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淮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宗泽,山西大学考古学院院长、教授高大伦,复旦大学教授、文化学者钱文忠,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口子酒业董事长、总经理徐进共同上台见证开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