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上游金沙 本真溯源——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价值科学考察”活动走进赤水河上游,探寻金沙产区独特的生态密码与酱香本味。

本次调研专家组成员有全国白酒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宋全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树毅;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建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海等,金沙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蔡胜伟全程陪同考察。

在考察中,水源与生态成为焦点。陈建生教授揭示了赤水河上游的珍贵禀赋。他表示,金沙至习水段赤水河水质矿物含量丰富,硅含量高达0.6~0.8,远超矿泉水标准,枯水期以泉水为主,水质清澈稳定,是优质酿酒水源。




“上游流经的紫红色砂岩区富含矿物及稀土元素,对酒体关键呈香物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传统周期,正是古人智慧与泉水特性完美契合的体现。”

陈教授同时强调,必须严防降水带来的泥沙与污染物,上游水质保护是金沙产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专家组特别关注了赤水河上游最大支流——二道河的生态价值。




该河发源于大方县雨沙大娄山北麓,流经金沙、大方、毕节三县,全长74.74公里,流域面积达1303平方公里。

其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立方米每秒,总落差高达1469米,河道坡陡流急,主要支流鱼洞河、三岔河共同滋养着这片酿酒沃土。这一独特水文地貌,成为解码金沙产区不可复制风土的重要注脚。



随着首日考察结束,专家组将继续深入金沙酒业老厂区及高粱种植基地,进一步解锁金沙产区的地理密码,追寻酱酒本真风味的源头。

这场科学溯源之旅,正为赤水河上游金沙产区的独特价值与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