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2025季【长江酒脉】走进颐生酒业”活动在颐生酒业老礼堂举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出席活动并分享科学考察心得。
张百平表示,此次是自己第二次来到南通。2019年首次到访时,当地GDP即将突破1万亿,这让他对这座中等城市的发展活力印象深刻。
在谈到酒与文化的关系时,张百平分享了自己对于“好酒”的定义。他在思考“什么是好酒”时,总结出“地理的味道、文化的醇香和美妙的口感”这三个关键要素。
而此次参观青龙港的兴衰、张謇的人生历程以及颐生酒业的历史,让他深刻感受到酒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紧密联系。
张百平指出,从地理学角度来看,南通地处大河与海的交界、大陆与陆地交接处,属于长江下游长三角区域,具备独特的地理结构。其北亚热带气候条件,虽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旱,但最冷月均温较同纬度地区低8到9度。这种气候特点对酿酒过程中的大曲发酵等环节有一定影响,需要酒业在最冷月低温处理方面给予重视。
此外,张百平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关注冬季低温对酿酒的影响;二是希望企业能将名称改为“中国南通颐生文化酒业”,以突出文化要素,彰显地域特色。
张百平透露,他正在和商务印书馆商量编写一本关于中国白酒地理文化的书,并计划将颐生酒业作为范本之一,深度挖掘其酒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展现南通酒业的独特魅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