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贵州省商务厅就《关于进一步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点击链接了解征求意见稿原文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传统销售模式面临挑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产品购买,而是追求更具文化温度与情感价值的消费体验。


贵州敏锐把握这一趋势。早在2024年6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便印发《贵州省“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聚焦打造一批示范性酒庄、美酒美食街区、酒旅融合景区、五星级白酒体验酒店,以及建设美食美酒研究院,为贵州酒企探索消费升级新路径提供了方向指引。


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意味着白酒不再只是交易商品,而是融入生活方式与文化场景,成为传递情感、表达品味、创造体验的媒介。


《意见稿》的发布,是对前述《方案》的进一步细化与深化,标志着贵州在白酒产业转型中的战略方向更加明确、执行路径更加具体。


文件提出实施“白酒+”融合行动,通过酒旅、酒餐、酒文、酒体等多维度融合,重塑白酒与生活的连接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从“卖产品”走向“卖服务”,实现从物质消费到精神共鸣的认知跃迁


在具体实践中,贵州正以赤水河谷为核心区域,推动酒旅融合,让酿酒遗址、文化古镇成为沉浸式体验目的地;以酒餐融合为切口,让白酒融入日常饮食与社交场景;通过与文体活动结合,激发年轻消费群体的参与热情与情感共鸣。


贵州的转型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生态底蕴。《意见稿》提出要充分发挥贵州白酒“独特性、文化性、生态性”三大优势——通过挖掘民俗文化,保护古酒坊、古窖池,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历史与文化积淀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同时,贵州积极借助“村超”“村BA”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流量场景,以及“赤水河谷九月九”等特色活动,打造具有鲜明贵州印记的白酒消费新体验。


在产品层面,《意见稿》强调传承与创新并重——既要坚守酱香酿造技艺的工艺之魂,也要鼓励低度酒、果味酒等新品类创新,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需求的动态平衡。


例如,推动茅台工业遗产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制作国际化文化宣传片,将传统酿造技艺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文化符号。


白酒从味觉消费到精神体验的升维,就潜藏于消费者在酒庄体验中读懂“端午踩曲、重阳下沙”的匠心,在民俗活动中感受民族酒俗的魅力的过程中。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稿》还特别强化了国际化布局。贵州将制定白酒出口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开展“黔酒全球行”活动,制作多语种宣传片,推动贵州白酒以文化自信为核心的国际表达。


这意味着,贵州白酒不仅着眼国内市场,更以全球视野谋求产业跃升。


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是产业逻辑与消费关系的重构。传统“卖酒”是单向交易,而“卖生活方式”则是建立情感共创与价值共鸣的长期关系。

当消费者购买的不再是一瓶酒,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时,品牌忠诚度与价值认同将获得质的提升。


这一转变也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升级——生产端更重视品质与创新,销售端更聚焦场景与服务,消费端则获得更具温度的价值体验。


当然,从理念到落地仍需实践支撑。如何避免概念化、口号化,如何确保企业真正理解并践行“卖生活方式”的理念,如何建立科学的成效评估体系,都是下一阶段需要破解的现实问题。


《意见稿》中囊括了省商务厅、文旅厅、工信厅、农业农村厅、教育厅等10个部门以及贸促会等协会机构,并明确强化组织保障、资金支持与配套机制建设,确保政策可落地、可执行、可持续,协同合作、力出一孔的决心可见一斑。


可以预见,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是贵州白酒产业应对时代变革的主动求变,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随着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贵州白酒产业有望探索出一条融合文化、产业与生活的新型发展路径,既巩固贵州白酒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提供新的样本与启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