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俊 9月21日,仁怀市组织开展白酒市场秩序整治暨违法违规产品集中销毁活动。 据了解,本次集中销毁违法违规成品白酒7.2万余瓶、包材1.1万余件(套),货值金额约750万元。这些物品将分别运往销毁现场,按照法定程序,以酒瓶碾压破碎、酒体回收、包材焚烧等方式分批有序销毁。 ▎图源:酒都市场监管 自仁怀市开展白酒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以来,截至9月15日,累计检查白酒生产、销售、包材、印刷企业3643家次,行政立案104起、刑事立案6起,查扣白酒12万余瓶、包材85万余件,查获并捣毁窝点5个、移送审查起诉18人,以实际行动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净化了白酒产业市场环境。 这场集中销毁行动,既是仁怀市白酒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更是核心产区以“零容忍”态度守护酱香品质的庄严宣言。 从集中销毁看整治决心 公开资料显示,这批问题产品来自近期查处的5个窝点,18名涉案人员已被移送审查起诉,形成了有力震慑。“本次销毁的违法产品涵盖假冒侵权、非法添加、虚标年份等多种类型,其中查获的某团伙生产的‘内供酒’,实际成本不足百元却标价上千元,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场销毁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仁怀市常态化治劣的缩影。 今年3月15日,仁怀就在酒都广场集中销毁各类违法违规产品8000余件,货值约200万元,开启了全年整治序幕。进入7月,整治力度全面升级——市政府印发《坚守品质 诚信经营 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从生产包装到物流销售的全链条监管措施;500余家酒企负责人参加专题培训,学习法律责任与合规要求;酒业协会同步发布自律倡议书,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行业约束。 这套“政府+协会+企业”的组合拳,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取得显著成效。 “以前市场上仿冒我们品牌的‘李鬼’层出不穷,企业每年要花大量精力打假。”有酒企法务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以来,执法部门主动上门收集侵权线索,现在市场上的假冒产品明显少了。” 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消费端。在仁怀酱酒文化城,消费者王先生扫码验证酒品信息后说:“有了政府背书的溯源码,买酒更放心了,不用担心花冤枉钱。” 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清松表示,自开展白酒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以来,全市上下团结协作、重拳出击,以最大的决心、最硬的措施、最严的处置,向白酒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亮剑”,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他同时表示,下一步,仁怀市将坚持决心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推动整治工作走向深入。同时,对守法经营、质量过硬、品牌声誉好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仁怀白酒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构建全链条品质管控体系 整治行动背后,是仁怀市构建“制度+技术”双重保障的深层布局。 9月10日,在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认证赋码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为每瓶合格酱酒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可查看从原料到储存的全生命周期数据。 这套区块链溯源系统设置了严苛准入门槛。包括企业需连续生产三年以上,产品必须采用赤水河水源和本地糯高粱,严格遵循传统酿造工艺,并通过第三方质检方可获得认证等。 “赋码新政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用数字化手段重建信任体系。”仁怀市酒业协会方面表示,过去消费者难以辨别仁怀酱香酒真伪,部分企业用外地基酒冒充本地酿造,以次充好现象扰乱市场。现在通过动态监管平台,监管部门可实时监测企业生产数据,一旦发现违规立即暂停赋码资格。 在生产源头管控方面,仁怀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四改造一建设”标准,要求企业完成冷却水系统、窖池、接酒池改造和废水应急池建设,从环保和卫生角度筑牢品质防线。 针对行业乱象集中的年份酒问题,新规明确要求基酒贮存年限需经第三方认证并存档备查,严禁虚标年份或篡改生产日期。仁怀市检察院还创新公益诉讼模式,近两年督促检查包材企业226家,整改问题174个,从包装环节阻断假冒侵权链条。 这套全链条管控体系正在重塑产业生态。仁怀酱酒集团副总经理陈炯认为:“数字身份证让品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新推出的终端产品凭借赋码认证,上市一个月销量就突破预期。”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市场秩序的规范。过去靠仿冒、虚假宣传生存的企业难以为继,而坚守传统工艺的中小酒企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 从专项整治到生态重塑 在云酒头条看来,仁怀的市场整治从未止步于“运动式执法”,而是致力于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在7月召开的专项治理动员会上,市政府明确提出“半年集中整治+常态化监管”的工作模式,将整治成果制度化、规范化。 目前,仁怀已建立涉酒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违法违规行为与信贷支持、评优资格挂钩,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约束机制。 产区标准升级同步推进。仁怀正推动建立高于国标的团体标准,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入现代质量管理理念。针对出口增长需求,《酱香白酒出口指引》详细列出各国准入要求,如泰国限制酒精度不超过45度、马来西亚禁止使用“保健”宣传语等,帮助企业规避合规风险。 这些举措成效显著。今年1-7月,遵义白酒出口额达5244万元(不含茅台),同比增幅高达1157%,产品远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仁怀延续“三个一批”政策,推动白酒企业从“多小散弱”向“强聚精优”转型。通过整治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大力支持优质企业技改升级。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0.69%,在行业调整期实现逆势增长。 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仁怀正将市场压力转化为升级动力,通过品质管控重塑核心竞争力。 从集中销毁的“破”到制度创新的“立”,这座千年酒都正在书写产区治理的新样本,让赤水河孕育的酱香文化在规范中绽放更持久的生命力。雷霆行动
制度创新
长效治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