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娟 近日,以“回上游 见金沙”为主题的第五届“金沙红了”红高粱节暨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价值论坛正式举办。 活动上,除了对品质之源金沙红缨子糯高粱的品质溯源与文化致敬,金沙酒业还正式发布了酒旅融合新战略,以及《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考察报告》。 前者标志着金沙酒业开启“酒+旅”双轮驱动,后者则首次系统呈现了金沙县产区的风土特质和科学价值,为产区品牌构建和品质背书提供了权威依据。 这些举措连贯地体现出金沙酒业正持续推动企业价值与产区价值的协同升级。通过战略创新与产区塑造,金沙酒业不仅强化了自身品牌的高价值定位,也切实推动着赤水河上游产区的系统化建设与价值外溢,在行业调整期中展现出清晰的战略思维和产区龙头引领担当。 看!金沙红了! 金秋9月,赤水河上游的金沙县产区迎来了一年中最动人的季节。万亩红缨子糯高粱成熟了,金波翻涌,连绵的山野被染上一片壮丽的赭红。 这里的红缨子糯高粱,具有“粒小皮厚、耐蒸煮”的特性,其蛋白质及单宁含量适中,且支链淀粉含量高,更易在酿造过程中转化为风味物质,因此备受酱酒企业的喜爱。 自2006年起,金沙县就成为酒企的有机高粱基地。到2024年,金沙县全县的酒用高梁种植面积已达29.6万亩(全部获得有机认证,其中18万亩还获得绿色认证),覆盖全县25个乡镇、街道,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金沙酒业的“生产第一车间”,也在这当中。 截至2024年,金沙酒业红缨子糯高梁基地种植实现4万亩,通过建设“酒企+农户”“酒企+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保底价+市场价”等模式,通过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底价回收的方式,发展订单式高粱种植,打造酒用高粱产业发展联合体,从源头保证原粮品质。 出于对品质源头的极致追求和对酿造本源的深刻敬畏,从2021年开始,金沙酒业就在举办“金沙红了”这一年度产业盛典,在将品质信仰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仪式。 经过5年的持续运营,“金沙红了”已从一个传统农业节庆升级为融合文化、产区、科技与酒旅的综合性行业IP,不仅是金沙酒业对酿造本源的致敬,更是金沙酒业系统构建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价值表达与输出的关键载体,成为行业内外观察金沙县产区的鲜明旗帜。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表示,金沙酒业近年持续推动金沙县产区高质量发展,通过建设“酒企+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强化“第一车间”建设,从源头保证原粮品质,让“上游品质”成为白酒产业“源头价值重构”的代表。 中共金沙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铭谈到:“金沙县政府始终将酱酒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之一,金沙酒业坚守匠心传承、优化酿造工艺、心系社会民生,既守住了‘为美好生活酿造’的初心,又以先行者姿态引领产区跨步前行,带动全县工农业协同发展,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红缨子糯高粱不仅是金沙酒业的品质根基,也是金沙县产区作为酱酒三大核心产区的先天优势。”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沙酒业董事长范世凯说,红高粱节不仅是金沙酒业的“家事”,更是金沙酒业扛起厂区建设责任的“分内事”,肩负连接酒旅融合、乡村振兴和地方发展的特殊使命。 科学论证上游价值,金沙引领产区蜕变 “金沙红了”的品质价值叙事,正从田间地头的农业丰收,迈向了对产区生态、微生物环境和酿造科学内涵的系统论证。 当日下午,多位行业专家在“上游金沙 天生醇柔”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价值论坛上,对金沙县产区的产业价值优势,进行了权威解读。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中轻检验认证公司副总经理王德良认为,金沙酒业的工艺创新与品质表达升级,为醇柔酱香白酒提供了全流程保障,更推动白酒行业“科学化+消费者可感知”的新范式。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教授吴天祥认为,摘要酒的酒体设计,在适口性方面做得特别好,这背后凝聚着金沙酒业深厚的科研实力积累,同时也为贵州酱酒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增长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表示,金沙县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涵养能力突出,为白酒“醇柔”特质提供了天然条件。 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循环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生提出,赤水河上游接受青藏高原冰川融水的深循环补给,水中富含锶、硫及稀土元素,可以激活微生物酶、促进风味物质合成,成就金沙县产区酱香白酒独特的“醇柔”特色。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海谈到,赤水河上游独特的生态与工艺条件,使金沙大曲成为吡嗪、酚类等风味前体的富集载体,赋予金沙酱酒更突出的酱香、更丰富的花果香与层次感。 论坛上还正式发布了由好酒地理局与金沙酒业联合出品的《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考察报告》,合计4.2万字,由江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岩;全国白酒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宋全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中轻检验认证公司副总经理王德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钱维宏;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教授吴天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建生;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院长邱树毅;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海等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研究,从水系、生态、原粮、工艺、科创、文化六大维度,系统解码了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的自然禀赋、工艺传承与文化价值,填补了金沙县产区自然与文化价值系统研究的空白。 金沙酒业总经理李濮表示,未来金沙酒业还将以四大发展举措,继续助力金沙县产区的发展:一、加大生态修复与水源保护力度;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管理标准;其三、依托上游产区优势,强化“醇柔酱香”差异化竞争力;其四、以开放的姿态链接各界资源,让赤水河上游的生态优势、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被更多人看见、被市场认同。 论坛最后,还揭牌了“金沙酒业——吴天祥工作室”,标志着金沙酒业在产学研合作以及科研人才培育上迈出扎实一步,为继续讲好金沙酒业“醇柔酱香”品质的价值故事,奠定基础。 在产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金沙酒业率先扛起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的科学定义与价值发现的重任,用科学语言为产区价值赋能,以实际行动引领产区蜕变。 酒旅融合赋能增长,金沙积极拥抱产业革新 当白酒行业告别高速扩张的“黄金时代”,转向深度调整的新周期,如何讲述一瓶美酒背后的价值,成为所有品牌必须面对的考题。 金沙酒业的答案是:从田间地头的原粮坚守,到科学论坛的严谨论证,最终回归至消费者的真实体验。于是,酒旅融合不再只是一项市场策略,而成为金沙系统构建品牌价值、对话消费者的关键落笔。 此次活动上,金沙酒业正式发布了回厂游战略。 金沙酒业副总经理、营销中心总经理王维龙谈到,金沙酒业将以“八杯酒”为线索开启品质之旅,串联金沙回厂游差异化体验,串起金沙品质密码,带来可看、可品、可玩、可传播的五感沉浸式互动体验。 同时,金沙酒业还将用全链路服务保障与回厂游客户尊享权益,让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美酒,更是一份可传承的资产、一段可讲述的故事。 为什么要做回厂游?这不仅只是打造一个酒旅融合体验标杆的目标设定,更是一场围绕用户关系的系统性重构——通过重塑消费体验,深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链接,构建从“交易”到“信任”、从“产品消费”到“关系共建”的新生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增长与多方共赢。 活动当天,与会嘉宾成为首批体验者,亲身踏上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回厂之旅,整个路线以“八杯酒”为叙事脉络,逐步揭开金沙酒业品质背后的技艺密码与文化底蕴,为参与者带来一场融合视觉、味觉、听觉与认知升级的深度体验。 范世凯表示,当下白酒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产区意义重大,酒旅融合是让消费者认同价值的核心路径。 实际自华润酒业入主后,金沙酒业便将“企业发展”与“产区振兴”绑定,“白酒+农业+文化+旅游”的多元化产业生态,带动农民增收与地方经济增长,走出“以酒兴产、以产促旅”之路。未来金沙酒业将以酒旅融合提升动能,把金沙县产区建成“酒旅融合示范区”,携手各方书写酱酒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据悉,金沙酒业目前已完成厂区整体换新,打造了酱酒文化博物馆、金沙酒业展览馆,规划建设酿造研学、低碳酿造体验区。同时,通过“白酒+农业+文化+旅游”的多元化产业生态,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地方经济增长,逐渐走出一条以酒兴产、以产助酒的发展之路。 此外,金沙酒业还首次发布“封坛酒产品体系”。金沙酒业副总经理魏燕龙表示,金沙酒业构建了从酿造到封藏的全产业链保障体系,而封坛酒价格根据年份、容量和独特价值不同,分为多个档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一体系的推出,极大丰富了酒旅融合中的消费与收藏场景,使体验不止于参观,更延伸至个性化、资产化的深度参与,进一步增强回厂游的吸引力和品牌附加值。 纵观这一系列举措——从对红缨子糯高粱原粮的极致追求,到发起产区科学考察以强化价值话语权,再到以酒旅融合重塑消费体验,金沙酒业系统性地讲述一瓶醇柔酱香背后的品质故事,让价值可感知、可触摸、可信任。 这不仅是对贵州酒产业“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金沙酒业作为赤水河上游龙头企业的深度价值实践。 用原粮管控、科研赋能与体验升级,金沙酒业将“为美好生活酿造”的初心,转化为从田间到舌尖、从工厂到内心的全程价值表达。可以看到,金沙酒业正以清晰的战略定力,持续为消费者酿造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为中国白酒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份“金沙样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