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AIIC2025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 欢迎之夜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
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节点,来自不同品类、不同赛道的实践者们,用真实案例解码增长密码,以多元视角碰撞创新火花,共同勾勒出酒业在变革浪潮中的生存之道与未来图景。
行业调整期
消费、渠道与供给的三大重构
当下的酒业,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
AIIC2025欢迎之夜以“新·万物生长”为核心命题,在思想层面展现了行业对变革的深刻认知与应对策略。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春雷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酒类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供给端产能过剩与需求端需求升级并存,传统渠道变革与新兴业态崛起交织。”
这一判断为本次大会奠定了直面挑战、寻求破局的基调。
酒行业当前所面临的这场调整并非短期波动,而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然阶段,其核心特征体现在消费、渠道、供给三大维度的系统性重构。
在消费端,消费群体的代际更替正在重塑酒类市场的底层逻辑。正如木兰朵酒庄创始人、酒云网创始人朱锋所言:“消费是轮回的,新生代的力量正在主宰这个消费社会,一定会用不一样的形式向大家宣告不一样的产品。”
从全球酒饮市场的风向来看,变化早已显现:欧洲传统葡萄酒消费持续下滑,日韩的低度果酒成了便利店常客,适配下班后的“微醺时刻”;美国啤酒也面临选择疲劳,更多人转向口感更丰富的酒饮。
当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喝酒”本身,更追求饮酒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他们既关注酒体的舒适度,拒绝过度饮酒带来的身体负担;也看重品牌的情绪价值,希望通过酒饮表达自我态度、连接社交关系;更青睐产品的文化质感,对蕴含东方美学、本土记忆的品牌抱有天然好感。
这种需求迭代,既给传统酒企带来挑战,也为新兴品牌和创新产品打开了增长空间。
在渠道端,传统酒类流通的层级分销模式正在失效,渠道的核心逻辑从铺货率转向触达率与转化率。腾讯企业微信行业总监邓享平表示,随着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的渗透,以及企业微信、私域运营等数字化工具的普及,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方式被彻底改写。
渠道变革的本质,是“人货场”关系的重构。一方面,品牌需要打破从经销商到终端再到消费者的层级壁垒,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对终端的精准赋能和对消费者的直接触达;另一方面,终端形态也在变化——从传统烟酒店到数字化酒仓,从线下品鉴会到线上社群,渠道边界不断模糊,“全渠道协同、全场景覆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供给端,经过多年高速发展,酒类行业尤其是白酒行业积累的产能过剩问题在调整期逐渐显现。低品质、同质化产能供过于求,而高品质、差异化产品依然供不应求。这种供需矛盾,倒逼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深耕”。
宋河酒业副总裁李金智分享了宋河酒业在困局中的突破实践。他表示,自锅圈入驻后,新宋河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挖酒仓功能、强门店动销、抓BC一体化,以C端为战略,以B端为路径,实现了产品之变、品牌之变、渠道之变、营销之变。
从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来看,企业的核心动作集中在两点:一是“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精简冗余产品,聚焦核心单品;二是“做加法”,加大科研投入、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产区协同、科技赋能
与守正创新的实践样本
在四川省东圣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钟嫒琳看来,有长远抱负的企业,必须坚持以品质为基。“要坚信品质是酒业最硬核的竞争力,只有守住根本,创新才有意义。”
产区是酒类品质的核心背书,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调整期,单一企业的单打独斗已难以为继,“产区+企业+产业链”的协同模式正成为趋势,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产区品牌影响力与产业竞争力。
东圣酒业的实践颇具代表性。作为扎根“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绵竹的代表性企业,东圣酒业正与政府平台洽谈合作,计划“从原粮种植到市场渠道全方位升级,构建产区协同模式”。
钟嫒琳表示,绵竹产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与酿酒历史,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区的滋养,而企业的壮大也能反哺产区品牌建设。目前,东圣酒业已形成年产1.2万千升优质原酒的产能,成为绵竹产区第二大酒企,其“传承非遗技艺+融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模式,为区域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贵州枫榕窖的产业整合路径则聚焦“老字号振兴”。作为与茅台同属一个时代的贵州老名酒,枫榕窖在2022年被贵州华盛集团全资收购后,开启了现代化产业布局。
贵州枫榕窖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勇介绍,集团已投资6亿余元,打造占地260余亩的枫榕窖产业园,建成万吨酒库、陶坛养藏中心、智慧物流等全链条设施,实现日产能15000件的规模化生产。
同时,依托与茅台集团十年合作积累的供应链资源,枫榕窖推出“黄精壹号”创新产品,凭借精准市场定位,上市后日均接到100余个客户咨询。这种“整合老字号品牌+升级现代化产能+链接优质资源”的模式,为地方老名酒的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的时代浪潮下,科技正为酒业创新注入新可能。从生产端的工艺优化到消费端的体验升级,科技的渗透让“凭经验”的传统行业变得更加“可量化、可感知”。
天虹数科产品总经理张斌鹤分享了实践案例。他表示,通过“中心化引流+去中心化裂变”,天虹数科打通全渠道私域沉淀,用标签化体系精准洞察需求,通过导购成长激励与标准化SOP,让数字化运营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中轻检验认证公司副总经理王德良认为,当前酒类消费已进入“场景驱动”阶段,创新消费场景对于吸引新消费群体、增强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风味的需求日益多元。科技的介入不仅能帮助企业更精准把握消费者喜好,还能推动产品风味的创新突破,为行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之夜上的思想碰撞,为AIIC2025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这一行业年度盛会拉开了序幕,也为处于调整期的酒业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践指南”。
从木兰朵的文化创新到贵州枫榕窖的现代化产业布局,从腾讯企业微信的数智化赋能到东圣酒业的品质坚守,这些来自不同赛道的实践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结论:酒业的未来,在于“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企业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守长期主义,不被短期市场波动所裹挟;也要具备创新勇气,主动拥抱变化,在消费迭代、渠道变革、科技进步中寻找新的增长机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