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
疑惑重重:问答杨陵江
阿里战略投资1919后,杨陵江变低调了,他最近在干什么?阿里对1919经营有何要求?1919盈利、亏损与门店经营盈利、亏损有没有关系?为什么在持续烧钱?2018年关了多少家店?1919上年亏损和茅台有什么关系?一瓶酒,1919到底赚多少钱?杨陵江说打赌再赔100万,打的什么赌?……面对外界的重重疑惑,请锁定明天云酒头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杨陵江?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告别高增长,做酒人请火速收藏这份“内生驱动力”激活指南
文 | 杨永华作者系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观峰智业咨询董事长是不是时间过半了,任务没有过半?是不是任务过半了,已经精疲力尽了?是不是觉得下半年的增长比上半年还难,都没有信心了?是不是今年觉得保存量的压力比去年还大?是不是今年比去年还努力,仍然是增长乏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原因在于:结束了扩容式的高速增长,企业成长的外在拉动力减弱。❶这三点原因让你的企业“外在拉力”一点点流失总量增长放缓,挤压式竞争的背景下,保存量的压力加大。“总量过剩”是增长放缓的根本原因。增长放缓对于
牺牲时间、产量,一款新品曝光了洋河的百亿单品密码
3月19日,“酒中头排·中国苏酒”苏酒头排酒上市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又一款历经时光淬炼的洋河新品,穿越岁月,悠悠而来。此情此景,总让人忆起洋河蓝色经典的诞生之日。世纪之交,承载着重振洋河使命的蓝色经典上市,在以香型为主导的白酒市场掀起一股 “蓝色旋风”,在接下来的20多个年头里,带着洋河创造了从“内交外困”到白酒前三的行业神话。苏酒头排酒,会不会是下一个“蓝色经典”?至少洋河是这么打算的:将苏酒头排酒打造成为品质升级潮流中的高端新领袖、增长新引擎。如果如洋河所愿,未来的中国白酒市场,洋河将不再是蓝
清明论《清明》,为何说汾酒是家“教科书式”的酒企
临近清明,一场与“清明”有关的学术盛事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举行。“纪念杜牧创作《清明》诗1193周年暨2018年春季汾酒文化论坛”聚集了数十位史学界、文学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杏花村”到底在哪儿,展开了一场深刻而严谨的研究讨论。在公众认知中,杜牧在《清明》中所提及的“杏花村”,因为与“酒家”不可分割的联系,早已归属于汾酒所在的汾阳,学术界则通过不同角度和方法的研究,基本上证明了这种观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是对这样一个几近“确凿”的历史事实,作为重要的相关者和受益者,汾酒自己却抱着存疑、求实的态度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国窖1573“富贵花开”礼献新春
国窖1573是中国白酒非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让世界品味中国的这条道路上,它正带着中国非遗之美与世界接轨。